
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第二阶段,企业着重于内部职能的整合,尤其在物流管理方面。核心策略是通过业务流程重构,优化各职能部门的协作,如建立跨职能小组,共同参与计划和项目执行,以提升部门间的协同效率,试图解决因职能独立可能导致的用户订单响应不足问题。
职能集成阶段集中于处理企业内部的物流,企业围绕核心职能对物流实施集成化管理,对组织实行业务流程重构,实现职能部门的优化集成,通常可以建立交叉职能小组,参与计划和执行项目,以提高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,克服这一阶段可能存在的不能很好满足用户订单的问题。职能集成强调满足用户的需求。
阶段一为基础设施阶段,企业职能部门分散,各自独立地控制供应链中的不同业务。阶段二为职能集成阶段,企业围绕核心职能对物流实施集成化管理,对组织实行业务流程重构,实现职能部门的优化。阶段三为内部供应链集成阶段,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于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问题。
林勇等人提出了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五个步骤:基础阶段、职能集成管理、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、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、集成化供应链联盟,根据这个理论,也就是企业需要完成前三步集成。
制定实施计划:首先,将企业的业务目标与现有能力和业绩进行比较,识别出供应链的明显弱点,并通过改进迅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。 设定供应链愿景:与关键客户和供应商合作,探讨和评估全球化、新技术和市场竞争状况,共同建立供应链的远景目标。
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在于第四阶段,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,形成一个集成化供应网链。而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,即所谓的供应链合作关系(Supply Chain Partnership),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之关键。此阶段企业要特别注重战略伙伴关系管理。
实现供应链流程管理需要以下几个步骤:确认流程:首先需要识别和定义整个供应链流程,确定每个环节的具体任务、职责和工作流程。建立一个清晰的流程图,并列出所有可能的变量和出现的问题。流程优化:根据识别的供应链流程,评估每个环节的效率和性能,并提出改进建议。
数据共享问题:为了实现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,需要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,包括订单、库存、生产计划等信息的共享和交换。
1、程小华是一位资深的ERP专家,拥有丰富的国际制造业背景。他在集成供应链管理和库存控制领域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,是集成供应链(ISC)业务流程审核与绩效、风险评估的权威。
1、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是指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,以最少的成本,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,到满足最终客户的所有过程,MBA、EMBA等管理教育均将企业供应链管理包含在内。
2、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由顾客化需求-集成化计划-业务流程重组-面向对象过程控制组成第一个控制回路(作业回路);由顾客化策略-信息共享-调整适应性-创造性团队组成第二个回路(策略回路);在作业回路的每个作业形成各自相应的作业性能评价与提高回路(性能评价回路)。
3、供应链是一个从市场的整体角度,用系统的整体思维看待企业,是一种网络企业模式。供应链存在于制造企业、服务业乃至其它部门。
4、集成化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式,它强调将组织内的各个要素、环节和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,以实现整体优化和高效运作。集成化管理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,强调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协同和整合。以下是关于集成化管理的 概念解读:集成化管理是一种追求整体优化的管理策略。
5、这是摘自百度的一个关于ISC的定义: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由顾客化需求-集成化计划-业务流程重组-面向对象过程控制组成第一个控制回路(作业回路);由顾客化策略-信息共享-调整适应性-创造性团队组成第二个回路(策略回路);在作业回路的每个作业形成各自相应的作业性能评价与提高回路(性能评价回路)。